《台灣地名e5變更》

| | | 轉寄

1920年台灣地名變更kap語音變化(12)

台灣地名ê更改顯露殖民者ê心態

大正九年(1920)日本殖民統治者藉台灣地方行政區域重新劃分,大肆變動地名。齋藤齋教授所講ê二十種更改地名方式,是依照語音變化來分ê,koh有一種tī語音變化之外ê,就是顯露殖民者威權心態來更改地名。任何殖民者lóng kà-ì tī殖民地上使用該殖民者本土ê地名,像荷蘭tī北美洲取得一個地方之後,號名做新阿姆斯特丹(New Amsterdam),後來英國佔領該地後改名做新約克(New York),這就是一例。日本殖民者tī 1920年更改台灣地名,mā有這種心態,像高雄、岡山、松山、清水等,lóng是日本本土ê地名。Kàu昭和十二年(1927) hit kài tī花東兩地ê地名更改,ē-sài講是完全日本化。

日語ê漢字訓讀mā影響台灣人對地名ê讀法,尤其是真chē用台語語音讀法ê地名,卻因為日本人更改地名改做音讀了後,致使台語讀法變作文言音(讀冊音),如「田中央」變成「田中」,其中ê「田」字由chhân讀作tiân,其他如關西ê「西」讀作se,竹山、岡山ê「山」字讀作san,名間ê「名」字讀作bêng等等。咱知影台灣各地地名有「白話音」kap「文言音」ê差別,舉凡舊地名lóng是用白話音來讀,新地名就是用文言音來讀。如「林」字,舊地名:樹林(Chhiū-nâ)、大林(Tōa-nâ)、坪林(Pêⁿ-nâ);新地名:士林(Sū-lîm)、員林(Uân-lîm)、鳳林(Hōng-lîm)。士林舊名八芝林(Pat-chi-nâ)、員林舊名圓仔林(Îⁿ-á-nâ)。如「山」字,舊地名:草山(Chháu- soaⁿ)、山腳(Soaⁿ-kha)、鳯山(Hōng- soaⁿ);新地名:陽明山(Iông-bêng-san)、旗山(Kî-san)、竹山(Tek-san)。陽明山舊名草山、竹山舊名林杞埔(Lîm-ki-po͘)、旗山舊名蕃薯寮。如「大」字,舊地名:大直(Tōa-tit)、大圓(Tōa- hn̂g)、大樹(Tōa-chhiū );新地名:大同(Tāi-tông)、大溪(Tāi-khe)、大雅(Tāi-gné),大同舊名大龍峒(Tōa-lông-pōng)、大溪舊名大萪崁(Tōa-ko͘-hām)、大雅舊名垻雅(Pà-ngé)。筆者m̄知影,這是m̄是受日本人改地名ê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