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台灣布袋戲e5歷史》

| | | 轉寄

布袋戲戲曲音樂kap戲劇形式ê演變

布袋戲ê後場是搭配戲曲ê音樂,tùi流派來看,最早可分為南管kap潮調兩種。Ah北管,是受tio̍h子弟曲館ê時行影響,tī台灣土生土長ê布袋戲流派。差不多所有ê布袋戲流派都受tio̍h北管戲曲ê影響。這幾種布袋戲流派,又kap台灣各地布袋戲師承有密切ê關係。

南管ê後場音樂
南管布袋戲所演出ê大部分都屬於文戲,表演時,穿插大量ê南管音樂。聽講南管ê唱法kap崑腔仝款,唱曲吐字極慢無比。筆者bat經tī台北大龍峒老師府欣賞過李天祿表演南管布袋戲ê經典戲齣《珍珠寶塔記》,siōng明顯ê感受就是音樂節奏足慢,而且文辭足不簡單聽有。chit種布袋戲,tī清代相當受tio̍h上層階級ê歡迎,所以南管布袋戲ê主演地位kah-ná比較koân。

Tùi田野調查所知,南管布袋戲傳到台灣了後,有真che劇團已經將原本真ò讀ê文言,轉變為簡單好念ê白話。雖然tī戲曲音樂ê風格來講,仝款屬於南管系統,tùi án-ne也被認為是南管布袋戲,一般ê老藝人攏kā號做「白字仔」。據黃海岱講,白字仔kap南管布袋戲tī表演風格真類似,只無過tī戲曲音樂風格上比較通俗。咱若ùi chit種音樂ê文辭,由文言轉為白話ê過程,其實就是布袋戲表演日趨通俗、大眾化ê過程。

「一人唱,眾人和」ê潮調後場音樂
Tùi祖籍kap戲曲流派ê分佈來看,潮調布袋戲in ê祖先真chē屬於漳州府平kap縣、詔安縣,潮州府饒平縣等地,屬於現在學界所謂ê「福佬客」,in ê後世真che攏無koh講饒平客、或詔安客,而是講一般通行ê福佬話。

潮調布袋戲流傳到台灣,分佈範圍無大,大部分散落tī中南部一帶。in主要ê表演內容是文戲,包括《高良德》、《師馬都》、《蔡伯喈》、《莊子破棺》等,戲齣kap台灣ê皮影戲相仝。

潮調布袋戲siōng早ê演出情形,主演是坐tī後台表演,kap今日所見ê潮調皮影戲相仝。但是坐咧表演ê方式,無法度應付鬧熱快速變化ê劇情,後來改為khiā咧表演,而且表演舞台疊koân,台腳用布圍咧。聽講當時有ê戲班,雖然舞台疊koân,但是主演猶原bē習慣khiā咧表演,tùi án-ne搬長椅liâu來坐咧表演。

潮調布袋戲ê音樂,kap潮調皮影戲大同小異,聽起來相當淒涼優雅,音樂最大ê特色是「一人唱,眾人和」。主唱將音樂旋律唱到一個段落了後,所有ê後場樂師tòe咧唱最後幾個音,hō͘得整個音樂聽起來相當和諧好聽。尤其tī夜深人靜ê庄腳,koh-khah是迷人悅耳,這就是所謂ê「潮調好暝尾」ê道理。
鬧熱ê北管後場音樂
Tòe時代演變,南管kap潮調布袋戲慢慢改變。布袋戲師傅開始向當時各地時行ê曲館吸取創作靈感,甚至加入北管子弟社團。尤其是北管ê表演戲齣,大多以武戲為主,koh加上鬧熱ê北管戲曲音樂,真緊就成做布袋戲ê主流。

Tī 1927年,鹿港「過錦樓」張萬全、鹿谷「雅樂軒」陳位、台南仁德「新鳳樓班」陳克明、台南歸仁吳金山、嘉義「飄香軒」許銀、古坑「永樂軒」方合和等戲班,攏已經採用亂彈戲為主ê表演,如《雌雄鞭》、《子龍巡江》、《天水關》、《打桃園》、《金水橋》等。

務實派ê主演,原則上採取「南北交加」ê方式,tī劇情進行到男女主角花前月下ê情景,或者吐露相思之苦ê情節時,就採取原本ê南管或潮調。Nā是正邪雙方對陣,to beh對打ê時,tō採取緊湊激昂ê北管音樂。chit種彈性ê原則,是以劇情為主,以戲曲音樂為輔,其實已經脫離了原本ê戲曲音樂ê限制,最後行向不拘戲曲形式,完全看劇情ê需要,將各種音樂融為一體ê表演藝術。tī chit種原則之下,布袋戲ê後場音樂,也有採取歌仔戲ê音樂,或民眾喜歡ê台語歌曲、日本音樂,甚至美國音樂等,che ká-ná是一種必然ê趨勢。

Tùi文戲到武戲
Tùi布袋戲劇本ê演變來看,tùi最早ê唐山過台灣ê師傅所傳落來ê籠底戲,到吸收民間曲館的正本戲,到後來主演家己吸收小說ê內容,甚至完全天馬行空自創ê劇情。經由chit種觀察,咱ē-tàng真清楚看tio̍h布袋戲台灣化ê歷程,kap整個社會時代ê氣氛。

籠底戲經常出現ê主題,大多數攏是奸臣,或者奸臣子,in看甲意人良家婦女,仗勢欺人,光天化日tō-beh掠人。咱善良ê百姓tī求助無門ê狀況下,最後由御史大人見義勇為,洗清冤情。故事ê重心iáu是kǹg tī奸臣弄權,及朝廷ê權力運作關係。莫怪南管布袋戲,tī清代比較受tio̍h上流階層ê喜愛,對chiah-ê是大夫為主ê觀眾來講,beh án-chóaⁿ維護正義以及權力運作ê技巧,可能是in比較khah關心ê代誌。án-ne一齣戲,現場演出時間不長,大約二、三個小時就好演煞。

日治時代,台灣各地最盛行ê北管子弟戲。布袋戲除了採用北管戲曲音樂作為後場,mā採用北管戲ê劇本,譬如黃海岱ùi北管亂彈學來ê「倒銅旗」,是全本福路戲《破五關》中破「泗水關」ê一段,內容敘述唐朝ê開國武將秦瓊,受封掃隋大元帥,奉命beh破五關。到泗水關ê時,靠山王楊林奉隋煬帝之命擺下銅旗大陣,並修書羅藝請求相助。羅成前往助陣chìn前,母親kā伊講講,前來破陣ê是伊ê表兄秦瓊,必要ê時愛暗中幫助,最後羅成協助秦瓊破銅旗陣。

這齣戲ê情節相當簡單,重點kǹg tī英雄豪傑ê如何kap敵軍ê相thâi ê武打招式。類似ê戲齣,ē-tàng講是布袋戲結合咱臺灣北管子弟戲,及武館文化ê表演。

武館是台灣ê村庄開發歷史過程中,有相當重要社會功能ê志願性社團。tī清代械鬥流行ê時代,農村子弟為tio̍h保衛家園,利用有閒ê時陣去學習拳術、陣法、舞獅等技藝。《倒銅旗》ê主角秦瓊所慣用ê雙鐗,就是武館中常用ê短傢私之一。而且羅成kap守關ê主將東方白、東方紅,分別教in ê軍隊操演三ê陣式:雙龍出水、八門金鎖、五虎擒羊,攏是kap武館ê陣法有關。通常獅陣,或宋江陣tī廟會中排場表演時,空拳、長短傢私對打操演了後,最後以「牽箍」結尾,hō͘人印象非常深。「牽箍」也就是擺出軍隊操演ê陣勢,先為做一ê圓箍,前後攏總有十幾套陣式,包括龍吐珠、跳四門、行蛇泅、跳中村、開斧、蛇脫殼、田螺陣、雙套、連環套、蜈蚣陣、排城、破城、交五花、四梅花、八卦陣、黃蜂結巢、黃蜂出巢等。chit種表演陣式盛大、隊形變化,hō͘觀者印象深刻。武館ê武術豐富布袋戲ê創作,是提供布袋戲主演對於尪仔架、及武打動作ê創作靈感,也武戲表演風行一時ê背後社會現象。

Tī日本統治時代,過去ê仕紳官宦階級沒落,取代ê是新興ê農村文化,siōng重要ê就是各地林立ê曲館、武館等民間社團。台灣特殊ê歷史情境,造就地方尚武ê風氣,塑造了特殊ê社會文化,如武館林立、獅陣盛行,chiah-ê地方ê「精神氣候」為這類型ê布袋戲表演提供基本觀眾。tī chit種ê環境當中,布袋戲ê創作者ùi武戲ê鬧熱場面發展,kah-ná是一種必然ê趨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