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為霖《荷蘭治下ê台灣》第三部(Part ṲI: Chinese conpuest of Formosa)to̍h是伊ê大部分ê英譯。
|
范堡牧師,tī 1648 年抵台,被派駐麻豆,兼管大武壠、哆囉嘓、諸羅山等地教務。
|
干治士湖(Lake Candidius)是甘為霖牧師(Rev. William Campbell)為日月潭所號ê名。
|
聽講接替徐謙信牧師tī台灣神學院授「台灣教會史」ê吳文雄牧師特別要求學生tī第一禮拜閱讀chit本冊云。
|
根據必文thang知,馬雅各kah崗林ê頭一pái接觸是 1865 年 11月。
|
M̄-koh聽講hit-ê契tī 1983 年舊曆過年ê時被偷,真可惜!
|
有意思beh進ㄧ步查考者thang閱淺井惠倫《和蘭番語資料》(《愛書》第 10 輯,1938 年 4 月),á是拙稿〈明末荷蘭宣教師編纂之蕃語文獻〉(《台灣風物》15 卷 3 期,1965 年 8 月刊)。
|
荷籍地名beh比較現今ê名無容易。親像:Dovaha 是今民雄?
|
拙稿〈明末荷蘭駐台傳教人員之陣容〉(《台灣風物》第 16 卷 3 期,民國 55 年 6 月刊.3-22 頁)to̍h是按職別列出名單kah簡要動態者,ē-thang參考。
|
甘為霖牧師,確實開拓了荷蘭台灣宣教史研究ê路徑!
|
甘為霖牧師(Rev. William Campbell),tī 1915 年 9 月,榮得tio̍h加拿大多倫多諾克斯神學院(Knox College)神學博士。
|
Chit本冊tī 1900 年編成,由台南新樓書房印行,1905 年、1907 年、1909 年…… lóng有新印本,bat tī南部教會普遍被採用。
|
屬永康教會,任執事kah長老gōa年,擔任書記,濟世整濟。1935 年永康土墼厝禮拜堂倒落來,經伊kah長執推動購地新建堂。1983 年 7 月 17 日安息,永康教會以「教會葬」,告別。
|
採用ê是所謂「閩南方言拚言方案、厦門音新字典ê羅馬字母(甘為霖)、國際音標對照簡表」,tùi án-ne mā thang知甘為霖ê白話字系統有bē-tàng疏忽ê地位。
|
關係宣教師ê閩南語研究,吳守禮纂《台灣省通志卷二語言篇》(第 4 章第 1 節),村上嘉英撰〈プロテヌント宣教師の閩南語研究〉(《日本文化》44 號,1966 年 3 月刊)等文值得參考。
|
因為伊ê資料收集完備、說明清楚詳盡,出版後隨時受tio̍h普遍ê歡迎。1970年台北古亭書屋kā杜原著kah巴增補合訂重版,加題中文書名《廈英大辭典》。
|
|
|
同治12年(1873)有白話字本,冊名 “Ióng Sim Sîn Si”是格拉斯哥W.G. Blackie & Co.所承印ê,共47頁,除了未錄序文以外,內容mā仝,只是全部用羅馬拚音拼出。
|
後來版tiāⁿ-tiāⁿ有改訂,用《養心神詩》做冊名。
|
1885年,為tio̍h beh修改前出版新約,英國長老教會、美國歸正教會、倫敦傳道會kah加拿大長老教會(tī北部台灣設教)組織一个委員會;選出馬雅各做秘書,m̄-koh無gōa久改由巴克禮(Thomas Barclay)接任。
|
新約kui本ê譯文,tī 1873年出版,á舊約kui本ê譯文,tī 1880~1884年出版。
|
台灣人khah ài用仝類後出ê甘字典――甘為霖編《廈門音新字典》。甘字典初版tī 1913年出版,收有單字15,000字。
|
我teh學習語言ê時,mā kah真chē人接觸。往往有真驕傲ê文人到我ê khiā家來……。
|
|
十七世紀荷蘭人tī台灣宣教,成績bē bái,m̄-koh荷蘭政權被逐出,基督教mā真緊失去。它ê原因?巴牧師認為是無kā聖經譯做本地語言,soah致使無人ē-tàng看聖經來續接伊ê信仰。
|
Tī我離開世間了後,凡若活leh ê朋友,發見這kah祢所立ê約ê時,也ē-tàng kā chit-ê約當做家己ê約,願祢ê恩典許可伊有份tī藉tio̍h阮ê大中保kah祢立約ê福份。
|
劉著以教會增長眼光紹介巴牧師一生tī台灣ê事奉,因為án-ne,soah略去真chē巴牧師所述ê歷史事件;其實伊所述ê雖然是片斷回憶,資料價值非常高。
|
現今有關文獻以百計算,當然無法度一一紹介,等待後日「宣教史文獻」ê增補。
|
每條簡單,漏譯一定真chē;親像1883年未列一條。偕牧師日記原本ê存放處,待查。
|
執筆陣容堅強,是一本馬偕研究ê好冊,值得推賞。
|
後者有附著者大kiáⁿ偕威廉(George William Mackay)牧師ê序,補述馬偕晚年事蹟。
|
《寧可燒盡》,to̍h是hit-ê學院創設105週年記念冊,收有1912~1944年「看護婦學」結業生名單,共列103名。
|
記念冊有「馬偕人」一詞,當然是teh指tī馬偕病院服務á是服務過ê人士,親像院長、副院長、醫生、護士、院牧、傳教師、宣道婦、宗教教育土、總務人員、各科室人員,有時mā包括理事、董事kah其他有關人員。
|
馬偕記念病院tī 1980年刊ê《創設100週年記念冊》(300頁),收錄歷史性相片真chē;tī 1985年刊ê《創設105週年記念冊》(題「寧可燒盡」,395頁),搜集多年來病院ê史料kah近況。
|
Tī閩南kah John F. Mophun醫生學習醫術,來台開業ê有陳勉齋(tī彰化,後來tī台灣中稱做體仁堂),特補錄之
|
1942年,台灣教會公報社出版單行本,題名《南部教會醫療傳道史》(本文51面,白話字),台南神學院圖書館藏有一冊,係故陳金然牧師所贈ê。
|
為tio̍h慶祝「《台灣教會公報》」發刊百週年,林信堅牧師就tùi白話字刊選kóa khah重要ê文章,重刊,加漢譯kah短評,題目叫做「古文新註」。
|
《台灣府城教會報》ê正名是Tâi-oân-hú-siâⁿ Kàu-hōe-pò,英文名是Taiwan Prefectural City Church News。《台灣教會公報》,白話字正名是Tâi-oân Kàu-hōe Kong-pò,現今使用ê英文名是Taiwan Church News。
|
為tio̍h慶祝福音來台70週年,南部教會刊印了一本《70週年記念寫真帖》,所收ê相片非常寶貴。
|
《北部教會大觀》ê完成,黃六點牧師負責收集資料、編輯、校正、付印kah出版等全部責任。
|
其實,m̄-nā宣教師á是傳教者,to̍h是信徒tī教會、tī社會演ê角色,教會史界mā需要多多注意。按,《台灣信仰名人略傳》一、二集多年絕版,taⁿ已經hō͘ 林信堅牧師略作修訂,兩集合刊,改題《信仰偉人列傳》問世
|
楊士養牧師ê文字簡潔優美,所以真chē老輩信徒kah意讀chit本冊。
|
所以,借chit-ê機會拜託教會牧長kah各機關,若有有關史料,請惠贈á是惠示。資料ê文字不拘(華語、日文、西文á是用白話字lóng thang),資料ê性質不拘(書刊、信札、檔案、相片lóng thang), 機關á是個人mā不拘(機關沿革、現況、報告、各教會設教、建堂、按牧記念冊、傳教者信徒之簡歷、譜系、講道集、見證集等等)。
|
當時我tī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服務,1958年8月到1959年9月之間,受派留美進修圖書館學而且考察,tńg來國內後mā無閒館務kah籌設圖書館學系,頭尾bē-tàng參與, 實在是一件遺憾ê tāi-chì。
|
今年(2012年)九月滿90歲ê賴教授,照常每工慇勤工作,整理多年來收集ê資料,不斷充實「賴永祥長老史料庫」(www.laijohn.com)。Chit-ê網站,是公認ê台灣研究重要明燈,台灣基督教史寶庫,每工lóng有真chē人tī chia挖寶、chhōe根。
|
巴克禮牧師bat回憶講:老信徒著叔(Tioh-chek)bat是ko͘h竹排á ê工人。tiāⁿ-tiāⁿ ùi溪á上游kā teh碎ê甘蔗做成ê砂糖搬..落來。chit種搬運,一般lóng無另gōa算工錢,hō͘搬運ê人tī搬運中chhìn-chhái the̍h ê糖就是ā。
|
|
東港教會mā是台灣上早ê其中一ê教會,考證源流,ē-sái kàu一位開當鋪ê何聘,1870年。
|
柑á林教會mā是台灣上早ê教會之一。根據記錄,1871年1月初8馬雅各醫生主持新起ê禮拜堂ê開幕。
|
李嘉嵩牧師講:ùi góa算..起來ê第8代已經kòe身ê a祖(李中桂妻單氏)ê bōng,chit-má koh tī崗á林,tī清嘉慶18年(1813年)起..ē,伊ê頭銜是六品夫人。
|
李嘉嵩寫..ē「一OO年來」講:崗á林教會是台灣上早期ê其中chi̍t-ê教會;自設教(指馬雅各醫生來台)ê第3年(1867年),góa ê曾祖父(指李順義)tio̍h奉獻地皮kap建築物,chit-má教會會址猶原tī當時仝chi̍t-ê地點(hit本冊第2頁)。
|
卓其清(枝清)是拔馬(左鎮)上早期ê信徒;伊ê老父卓加弄(字天啟)厝前bat起拔馬第一所聚會ê所在。
|
拔馬(Poah-be)是菜寮溪北岸ê平埔社村,chit-má是台南縣左鎮鄉,tī左鎮村ê西北pêng。
|
木柵(今屬高雄縣內門鄉),tī府城東pêng 大概27英哩,本來是平埔社。族人原本是tī新港(新市),姓有力、鄂、戴、机、機、東、溫、月、穆、蘭、卯、宜、卓、來、兵、毒、羅、潘、蕭、薛、余……等
|
1866年12月,必麒麟(W. A. Pickering ,當時他是天利行的職員)chhōa一位華籍辦事員mā是下腳手人kap工人,ùi府城出發去內地,tī關帝廟辦tāi-chì sió停..一下,hit工暗時kàu木柵……。(
|
禮拜堂是敬拜上帝ê所在,是宣揚福音ê所在。第一任宣教師馬雅各是醫生,伊leh開展ê時陣真自然tio̍h kā醫療kap教會事工連作伙。
|
吳意是台灣府城(台南)其中一ê siong早信教ê人,mā是本地siōng初期ê傳道人。
|
「台南劉..家」是台灣基督教家族siōng早ê其中一ê。劉光求(1826-1887年)是府城二老口教會ê老信徒。
|
新約聖經開卷,tio̍h有「耶穌基督ê家譜」(馬太1章1-17節)。家譜ia̍h是名ê排列,讀kah真無趣味,m̄-koh伊提供ê線索,bōe-sái無重視。
|
清道光29年(1849年),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人劉昆華(已故)ê某李晉,kap伊ê kiáⁿ劉光求、chio ê翁高有判ê kiáⁿ高耀(koh hō͘做德耀,鳳翔)來台灣,tòa tī府城(台南)溫陸媽廟西北pêng ê統領巷。光求入去兵營,高耀sóa去大西門gōa水仙宮前,經營棋á店(典舖之俗稱.古物店),兼鴉片煙館(以上根據家譜)。
|
1869年6月27,tī府城(台南)二老口教會,李庥牧師主理,施洗7-ê人koh tī府城舉便頭pái ê聖餐。7月初8馬雅各醫生真歡喜寫一張批kā母會講(The Messenger, Octobere1869, p.247-249)。
|
1868年11月25,馬雅各醫生ùi打狗出海路去安平,經kòe 2禮拜走chhōe後,tī府成內二老口chhōe tio̍h一間大厝,做傳教ê基地;chit間厝一直hō͘教士會使用kàu 1900年chiah hâiⁿ hō͘厝主。Tī後來óa東門起ē新樓,一般叫chit間厝是舊樓。
|
埤頭(鳳山)教會,1868年經kòe大劫難,tī 1869年1月31重新開始:5月16李庥牧師施洗7男2女koh舉行聖餐,這是埤頭頭一pái ê聖禮典。從今以後會者lú來lú-chē,教會tāu-tāu-á興..起..來。
|
漳州傳道陳子路,是1865年5月tòe馬雅各醫師(Dr. James L. Maxwell)來台灣ē。伊tī府城看西街、旗後、埤頭(鳳山),甚至阿里港,lóng有傳教ê影chiah,m̄-koh真奇怪,歷史紀錄lóng無siahN講tio̍h伊。
|
吳文水長老(1806-1879年)tòe第一任宣教師馬雅各醫生來台灣ê時陣,原本是beh做下kha手人、看顧教堂(Chapel keeper)ê職務,m̄-koh真緊tio̍h成做宣道團重要ê住手,是有能力勸人悔改ê傳道者。
|
高長,通常hō͘人叫做高長伯,是長老教會tī台灣ê第一ê果子,mā是第一位本地出身ê傳道者。真可惜kàu chit-má ia̍h-bōe有詳細ê資料刊..出來。伊在生相關ê消息,一般人知影ē可能lóng ùi楊士養牧師寫ē《台灣信仰名人略傳》第一冊(1966年刊),ia̍h是楊士養編寫林信堅修訂《信仰偉人列傳》(1989年刊)。
|
回億錄是當事人ê記述,資料價值真koân:m̄-koh因為是回憶,mā有可能記m̄-tio̍h,有時陣講ê人有偏見,使用tiāⁿ-tiāⁿ ài koh考慮。高長走台灣第一ê本地信徒並m̄是傳道,伊所寫..è「台南教會的來歷」(記tī《台南府城教會報》151號,1897年10月刊.第78-80頁)一文,值tit重視。M̄-koh高長tī本文提tio̍h葉清ê所在,需要koh做檢討。
|
黃深河(1829-1898),是台灣上早期在地其中一ê傳道者。伊本來是kiáu徒(甚至ē-sái講是土匪),m̄-koh悔改liáu後成做勇敢koh有「說服」能力ê福音見證者。
|
1818年12月初2,興泉永道曾憲德kap英署領事吉必勳閒協議成立,教會hō͘人毀壞ê人ài賠償,傳教者ia̍h是sòe厝ia̍h是往tó位lóng ē-sái:換伊句話來講,傳教ê權受確認。情勢大變,所以馬雅各醫生tio̍h無閒leh 收尾佈局。
|
高長是馬雅各醫生來台灣傳福音第一ê果子,mā是上初期木地傳道其中一ê人。根據高金聲牧師所寫「高長伯」傳記(見「南台教會史」附錄),高長是泉州府晉江縣永寧人,來台灣chhōe工作,tú-hó͘得道ê人。當時tī府城西外外新街開芋á店。góa想逐家lóng m̄-chaiⁿ高長有一ê小弟,名賢(Hien),chit-má góa來講高賢ê故事。
|
1868年6月,馬雅各醫生kap李庥牧師聯名,上書英駐華公使阿禮國(Sirj. Rutherford Alcock),報告教會tī台灣受迫害ê情形,koh請設法溝通。
|
1868年(同治7年),台灣排外反教ê思潮kàu siōng-koân,樟腦hō͘人扣押,教堂hō͘人損毀,教民hō͘人thâi,華洋相拍等等ê案件,前後lóng來發生:洋人認為地方官允準損害,無尊重「條約」規定ê權益,逐便lông會抗議。
|
1868年,英國長老教會tī台灣ê宣教師有2名,就是馬雅各醫生kap李庥牧師。華籍傳道有陳子路、吳文水、一口回長、莊清風;配藥黃嘉智mā tiāⁿ-tiāⁿ參與講道。
|
「養心神詩新編」(咸豐4年刊)第9首ê詞是:世間人lóng罪惡多端:lóng因為差錯來失去本體,離開上帝tī路途中來迷失,心肝黑暗m̄-chaiⁿ正路;獨獨上帝慈悲發現,用光明照我hō͘我去惡歸善,khah-su講m̄是上帝ê權能,是án-choaⁿ改kòe無好ê品行;耶穌受死救贖我ê罪過,聖神感化góa ê節操,心肝變換重新,chiah去見上帝ê面。
|
tī初代耶路撒冷教會,頭一位殉教ê是司提反。眾人「kā伊sak-kàu城外,用石頭kā phah..死」(參見使徒行傳第6、7章)。tī台灣,頭一位因為信教來死去ê信徒是莊清風 (關於莊清風,參見《教會史話》 115 三塊厝.莊清風)。
|
1868年4月11、12二工(同治7年3月19、20)是埤頭(鳳山)教會大劫難ê日子。抓高長,kan-nā是tú開始niā-niā,後來發生siaⁿh?下面是引述馬雅各醫生ê批(1868年5月16寄..è)。
|
同治七年(1868年)傳道人高長tī埤頭坐ka五十工。三月十九(陽曆四月十一)高長tī埤頭街á路頂hō͘人phah,逃入去官衙,soah hō͘人收押;kàu閨四月初九(陽曆五月卅)透早hō͘人四名士兵ùi埤頭押送kàu旗後交hō͘英國領事。高長無犯法,m̄-koh鳳山縣民用伊迷毒民婦做藉口kā phah,官衙mā藉tio̍h調查tāi-chì ê真像來kā伊收押。以下是紀錄ê一koah史料。
|
1868年4月11(同治7年3月19)。Tī埤頭(鳳山)高長受tio̍h攻擊、受禁獄、教會soah位毀壞、信徒受迫害。Chit-ê消息chiaⁿ緊tio̍h傳kàu母會宣道會。第一封phoe是4月14李庥牧師寄è(The Messenger, July 1868, p.147)。當時馬雅各醫生tī香港。馬醫生轉來台灣,tī 5月16寄出khah詳細ê phoe(The Messenger, August 1868, p.167-170),描述包括莊清風殉教ê情況。
|
天主教ài人一定tio̍h ài入教,教士tī古井下毒beh thâi人ê謠言, 1868年間,tī府城(台南)kap鳳山縣下。流傳chiaⁿ-khoah;chiaⁿ緊tio̍h引起反教ê情緒,教案有beh爆發ê勢面。
|
同治7年(1868年)3月(陽曆4月),英商怡記行(Elles & Co.)tī梧悽運大概價值約六千kho͘ ê樟腦,hō͘鹿港海防同治洪熙恬截留,hō͘人查封。官方認為樟腦屬官辦,任何人無官府ê允準,lóng bē-sái家己買賣運輸。英國人認為有「天津條約」,應該允准英國生理人自由買賣。雙方意見bōe合,tio̍h引起「樟腦糾紛」(Camphor Conflict)chiaⁿ大ê洋案。怡記行代表人tio̍h是必麒麟(W. A. Pickering)。
|
大家lóng知影「iā種ê比喻」(馬太13:1-23,馬可4:1-20,路加8:4-15):撒ê時chūn,種chí有ê lak tī路piⁿ,有ê lak tī無siáⁿ土ê石頭地,有ê lak tī ē割人ê草內底;m̄-koh只要lak tī好ê土頂,tio̍h ē大漢結果。傳道者所傳ê福音,kám lóng結好ē瓜chí?
|
1868年3月中sûn,馬雅各醫生(Dr. James Laidlaw Maxwell, 1836-1921)經由廈門、汕頭,轉前往香港,tī香港主教堂由宣維霖牧師主禮,kap Mary Anne Goodall小姐完婚,夫婦tī仝年5月初2轉來台灣。
|
1867年12月13日,李庥牧師(Rev. Hugh Ritchie,1840-1879)偕夫人來kàu打狗。
|
英國長老教會台灣宣教siōng重要ê目標,原本是台灣府城(台南),既然無法度實行,tī旗後等待機會,大概半年,tio̍h向鳳山縣治前進。鳳山縣治,原本tī興隆庄,一般叫舊城(chit-má高雄市左營區興隆路附近),乾隆51年(1786年)興隆舊城因為林爽文事變來破壞,縣治tio̍h sóa去埤頭(今鳳山)。
|
1865年5月馬雅各醫生(Dr. James L. Maxwell)kàu台灣,帶來配藥生黃嘉智。7月黃嘉智tòe馬醫生kàu旗後。1868年年底馬醫生轉來府域。Tio̍h kā旗後醫館醫務拜託萬巴德醫生(Dr. Patrick Manson)照顧。Kā日常事務交代黃嘉智。chit位旗後醫館ê管家是án-chóaⁿ ê人?
|
馬雅各醫生,一ê人做兩ê職務,負責宣教kap醫療,一開始規模細,採用「禮拜堂kiam診所」ê模式是ē-sái理解..ē。馬醫生tī 1865年7月轉kàu旗後,經過年gōa,1866年9月tī新起ê禮拜堂對面,開設一間ē-sái khè 8名患者ê醫館。這是一ê進步,mā ē-sái講是台灣西式病院ê產生。
|
1866年8月12日(同治5年7月3日),禮拜天,tī旗後新起ê禮拜堂,宣為霖牧師(Rev,William Sutherland Swanson)kā陳齊、陳清和、高長、陳圍4 ê人施洗,是日下晡舉行聖餐。這4名tio̍h是長老教會tī台灣siōng-chá結ê kóe-chí!
|
1864年秋天,馬雅各醫生tī旗後,hiông-hiông聽tio̍h必麒麟(William A. Pickering)beh訪問府城周邊平埔社。Tio̍h決定參加訪問。伊想,chit-kóa族民性情單純,無tit-khah ē比漢人khah簡單接受福音。必麒麟mā án-ne感覺,有馬醫生參如,親像伊ē-hiáu醫熱病ia̍h-sī眼病ê高明醫術,一定ē hō͘平埔族人—甚至「生番」感覺神奇。
|
天利行(Messrs. McPhail & Co.),是1864-1867年間tī南台灣siōng重要ê洋行,是英商麥裴兒兄弟á經營ē。宣教師馬雅各醫生tú kàu台灣,tio̍h tit-tio̍h in-ê照顧,in chi̍t-tīn人tī府城北勢街(今神農街)天利行奈、麥斐兒家作客。
|
天利行(Messrs. McPhail & Co.),是1864-1867年間tī南台灣siōng重要ê洋行,是英商麥裴兒兄弟á經營ē。宣教師馬雅各醫生tú kàu台灣,tio̍h tit-tio̍h in-ê照顧,in chi̍t-tīn人tī府城北勢街(今神農街)天利行奈、麥斐兒家作客。
|
1865年7月中sûn,馬雅各醫生hō͘人強迫離開府城(台南),tio̍h決定tī「打狗」(Takao)—其實是旗後—重新準備。Tī旗後,有領事長期tī hia,有英商天利行(Messrs. Mcphail& Co.)ē-sái協助。
|
自1865年6月16日kàu 7月9日為止,「耶穌聖教」tī台灣府城外看西街所開設ê醫館兼佈道所,kan-tā開23工。自馬雅各醫生入城算--起來kàu撤退,總共mā chiah 6禮拜。福音tī台灣傳播ê開頭,並無順利。
|
馬雅各醫生(James Laidlaw Maxwell,M.D.,1836-1921)一陣人tī台灣府城大西門外看西街開始傳道kap醫病,厝是得海關吏馬威廉(William Maxwell)ê好意,頂租其空出者,kā前半段作佈道所,後半段作醫館kap藥局。前輩宣教師杜嘉德牧師(Rev. Carstairs Douglas,1830-1877)助陣。Bat tī漳州做kòe傳道師ê陳子路負責講道,拜託吳文水顧佈道所,黃嘉智擔任醫療助手kap配藥。
|
宣教師馬雅各醫生tú-kàu台灣府城(台南)ê時陣,tio̍h tī大西門外看西街設教kap施療。Khah-su你有溝季府城地圖。Tio̍h會使沿看西街向北過了偷食橋,tio̍h kàu水仙宮。當時金仙宮一帶是府城上繁華、熱鬧ê地區。
|
基督教一開始是傳kàu台灣府城(台南),宣教師tiāⁿ-tiāⁿ會注意寺院、齋堂、廟宇、祠堂khah chē kap香火khah興ê所在。Kan-ta無一定知道以寺廟為主體有聯境組織,會使真簡單來動員民眾kap壯丁來反教。
|
英文冊內底,頭一本無偏南北,kā英國長老教會kap加拿大長老教會tī台灣ê傳道史,kap述通者sio-kap,可能tio̍h是明有德牧師ê「台灣今昔」(Then till now in Formosa)。
|
Tī台灣開拓傳道,伊ê基站應該ài設tī toh?英國長老教會選定台灣ê府城(台南)作目標,是有充分理由ê。
|
1865年5月下旬受派做英國長老教會駐台灣宣教師ê馬雅名醫生(Dr. James L. Maxwell)koh由杜嘉德牧師陪伴,帶了3名助手,ùi廈門坐輪船Meta號馳打狗。
|
tī伯明漢總病院(General Hospital, Birmingham)服務ê馬雅各醫生,已經接受擔任中國宣教師a。伊是愛丁堡(Edinburgh)大學優等畢業生,tī學校中醫m̄-nā完成了醫學課程,mā修理則學、倫理學、數學kap自然學(物理學),均或榮譽。
|
保羅tī特羅亞看著異象,有一ê馬其頓人懇求講「到馬其頓來幫助阮」,chiah想beh ùi馬其頓去,以為上帝召阮beh傳福音hō͘ hia ê人聽(使徒行傳16章8至10節)。台灣beh開港ê消息傳開,有誰肯來台灣傳福音。
|
台灣開放作為通商ê口岸,分列tī 1858年中國kap俄、美、英、法tī天津訂立ê各約內面。
|
咸豐8年(1858年),中俄、中美、中英、中法天津條約,攏允准外人tī中國各地傳教ê權利。
|
咸豐9年(1859年)以後,台灣各地天主教ê傳入,會使列ㄧê年表。
|
17世紀天主教初次傳入台灣。1626年西班牙人佔據台灣北部,教士mā隨軍入台,tī雞籠(基隆)、淡水、噶瑪蘭(宜蘭地方)一帶傳教;1641年荷蘭人攻佔台灣北部,教士mā隨軍撤退。
|
台灣既然m̄-sī各國通商ê港口,soah tiāⁿ-tiāⁿ有有英美ê船隻來台灣,當局感覺是in the肖想chit塊土地,所以真有警戒心。
|
1855年2月21日,杜嘉德tī格拉斯哥聖馬太自由教會,受按立為英國長老教會ê宣教師。
|
將本仁約翰(John Bunyan, 1628~1688)ê寓言文學 Pilgrim’s Progress介紹hō͘中國ê人,就是賓威廉牧師(William Charlmers Burns, 1815~1868)。
|
縮影照像術(Microphotography)ê發達,導至各種縮影,尚chia̍p看著ê著是微捲。
|
英國長老教會(Presbyterian Church of England)是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ê母會。
|
美國歸正教會,伊ê成員以荷裔為主,m̄-koh現今已經包括真chē無kâng種族ê背景--a。
|
公理會(Congregational Church)是更正教ê一支,組織上尊重各堂會,日本人叫伊做組合教會,倫敦會亦以英國公理會為主體。
|
tī倫敦宣道會選派馬禮遜了後,經過20年,荷蘭宣道會派出郭實臘
|
倫敦宣道會,簡稱倫敦會,1795年成立,1807年派馬禮遜(Robert Morrison )來華,是來華宣道會ê第一人。
|
1807年馬禮遜來到中國,以後就有更正教師來chia。
|
道光22年(1842年)清廷kap英國簽訂「南京條約」,結束鴉片戰爭.,kā香港割hō͘英國,開放廣州、福州、廈門、寧波、上海五ê港口,准領事裁判權等等,是劃時代ê一步。
|
倫敦宣道會所派ê馬禮遜是來中國ê第一位更正教ê宣教師。
|
中西紀事」24卷是一本記述鴉片戰爭kap當時中外關係ê重要史料。
|
郁永河來到台灣採硫磺,所以留落來一本遊記,題「裨海紀遊」;是清朝治台初期ê一ê重要文獻,撰者來台ê時距離鄭克塽ê降清干taⁿ 15、6年。
|
根據福建通商局同通呈,台港夏道詳報英國教士監物tī嘉義縣白水溪地方被店仔口人乘夜焚燒教堂chit-ê案件,會凍參考。
|
白水溪tī教會史上浮顯出名,tī文獻學上hō͘人注意,就是因為甘為霖牧師ê遭難。
|
傳道師林紅,koh叫做林朝魁,北斗人,bat tī府城洪公祠ê訓瞽堂任教,真受創辦者甘為霖牧師(Rev. William Campbell)ê看重.,後來轉任傳道師
|
Beh設法使無法度恢復視力ê盲人得著謀生ê知識,並且建立個人ê自尊kap自信,實在是愛靠特殊教育ê實施。
|
台灣盲人教育ê開拓者是英國長老教會ê宣教師甘為霖。
|
有白水溪之遭難、有溫旺之遭殺,有其他真多對信徒ê侮辱kap迫害,再加上吉貝要禮拜堂被燒毀(1877年12月11日)等事件常常傳出,甘牧師只好央求英領事Frater ê協助,堅決要求官方愛好好仔處理chit件代誌。
|
吳志高ê事略,見吳德功寫ê「戴案紀略」等;「台南縣志」人物志mā有吳志高傳,列伊為豪強之一。
|
標天才是白水溪初代ê傳道師。甘為霖牧師tī白水溪遭難ê時,伊mā tòa tī禮拜堂ê宿舍。
|
1874年甘為霖牧師來白水溪設教,時店仔口(白河)有一土豪吳至高,因為bōe堪leh教徒一直來增加,koh認為若是起新ê禮拜堂會妨害著伊ê風水,就來阻擋。
|
由偕牧師ê日記kap著作From Far Formosa(1895年刊),吾人可以-讀 到他如何拓展教務kap巡迴考察ê體驗kap見聞。
|
甘為霖拓展台灣南部教區ê成績是輝煌ê。干單就伊tī 1889年刊行ê「台灣佈教之成功」,就會凍知影伊行過ê所在是真闊ê,中南部歷史悠久ê教會攏kap伊有關係。
|
「台灣佈教之成功」2冊,共670頁,是介紹台灣傳教第一部有分量ê英文書。1972年台北成文出版祉出版其景印刷。
|
甘為霖牧師重新koh刻了一本1650年tī倫敦刊行ê英文冊,書題是「台灣土人5千9百人改信」,伊所講ê就是荷蘭駐台ê第2位牧師尤羅伯佈教ê成績。
|
宣教師kám會凍娶駐在地ê婦女做某?荷蘭首任駐台宣教師干冶士(Georgius Candidius)ê意見是肯定ê。
|
br>
「台灣紀略」就是甘治士tī 1628年12月27日ùi新港發出ê報文,是beh知影荷據以前,當時台灣ê狀況一定愛讀ê文獻。
|
koh講著「字典ê生命,是tī伊ê讀音是m̄是正確。字音若正確,字典本身ê評價,自然著會提昇。
|
甘為霖編「廈門音新字典」,m̄若有正字,有同音異形字、俗字,mā有所謂高級字形m̄-koh khah少用ê)、罕用字、偏字kap怪字,各別佔一行,列記讀音kap解義。
|
「廈門音ê字典」是用羅馬拼音白話字寫ê,書名謂E-mng im e Jitian。
|
台灣編印ê第一本聖詩是Seng si koa---1900)年甘為霖(William Campbell)主編ê白話字「聖歌詩」。
|
1900年甘為霖(William Campbell)主編「聖詩歌」(白話字)有122首。這寡詩冊,有詞無調無譜。
|
費仁純(Frederick R. Johnson))擔任長老教中學校長,任教ê期間是1901年1月至1908年6月。
|
當時聖教宣揚,iáu koh是屬於播種bú芽ê時代,慕道者必須愛有堅定ê決心,掙脫傳統禮教ê控制,更須通權達變,擊退習俗人情ê干擾,有chiah有可能追向永生ê窄門。
|
根據錦生ê回憶,甘字典ê編修序分作二部:第一部是讀音基礎篇,第二部是解義篇。
|
清聖祖tī康熙47年(1708)至56年(1717)下令叫西洋天主教士到全國測量來畫地圖。這是中國第一擺用khah科學ê方法來畫ê地圖,後來號名做「皇輿全覽圖」。
|
鄭成功派使者招降馬尼拉、呂宋華人去hō͘人屠殺,鄭經復李科羅企恢復通商等,紀錄kah真詳細。
|
根據G. Philips「國姓爺傳」謂:鄭成功北征金陵(南京)ê時,鄭經bat百方阻碍李科駐ê傳教。
|
菲律賓ê民眾lóng主張愛強硬對付,將非教徒居留ê華人攏趕出去。
|
鄭成功ê老父鄭芝龍,bat tī澳門(Macao)受洗ê代誌,先學tiâⁿ-tiâⁿ有leh提起。
|
17世紀前葉荷蘭kap西班牙bat tī台灣南北形成對抗ê局勢是一件真趣味ê tāi-chì
|
tī 1639年致函馬尼拉司教,建議設立學校,培養為著beh進入中國,日本所需要ê傳教者(對chia thang知西班牙人ê心目中,台灣就是進入中國、日本ê跳板)。
|
徐謙信牧師所寫ê「荷蘭時代台灣基督教史」(前篇),原本連載tī「瀛光」132149期(1963年12月起到1964年9月),1965年4月作為「基督教台灣宣教百週年紀念叢書」ê一本冊,單行出版,總共有80頁。
|
Tī殖氏地beh傳道,基本ê裝備就是學習當地ê語言。牧師tú來到任地,作者kan-ta是tī熱蘭遮城或赤崁城(Provintia)替荷蘭人主持禮拜,等於是「軍中牧師」(Chaplain)。
|
荷蘭宣教師范堡(Anotnius Ham broek)入熱蘭遮城勸降chit件代誌kám有直接ê資料thang chhōe?有!請看「熱蘭遮城日誌」1661年5月24日kap 45日2日ê記載。甘為霖牧師ê英譯見「荷蘭統治下之台灣」
|
有一本荷蘭文ê悲劇詩,題Antonious Hambroek, of de belegering Van Formosa, 係Nomsz所寫,1775年刊tī阿姆斯特丹.,是以鄭成功攻圍熱蘭遮(安平)城時荷蘭人范堡牧師(Antonius Hamnbroek)ê活動chhiâⁿ做主題來寫--ê。
|
干治士湖(Lake Candidius) 是甘為霖牧師(Rev. William Campbell)替日月潭號ê名。干治士(Rev. Georgeius Candidius)是荷蘭首任ê駐台牧師,1627年-1631年至1633-1637年中間tī台灣,以新港(今新市)為中心來傳教kap教化,成績bōe bái。
|
「一OO年來」是一本台灣教會界真難得ê傳教者自傳,tùi阮阿祖in來談起,包括一生ê回顧kap展望。聽講接替徐謙信牧師tī台灣神學院教「台灣教會史」ê吳文雄牧師特別要求學生tī第一個禮拜閱讀chit本冊。
|
社民自稱做番,長老iáu bat一kóa祖先所講ê語言,in真尊敬早時ê荷蘭殖民者,所以對所有ê白種人lóng有好感。曰:lín是阮ê親戚,不屬於tī hiah惡質ê剃頭人(指漢人),lín到底是toh chit種人?
|
村上直次郎ê「新港文冊」是土著民羅馬注音番語文冊ê整理者;由漢文看其內容,lóng是田地等買賣iá是當作抵押借貸ê契約,就是所謂ê「番á契」
|
荷蘭駐臺眾宣教師受雇tī東印度公司,為tio̍h傳教kap協助政務,努力學習當地語言,m̄-nā家己利用羅馬字,mā將羅馬字推廣tī土著民之間。
|
荷蘭海牙檔案館(Algemen Rijksarchief)存有17世紀中葉台灣番社一kóa戶口表本,其中1650年戶口表所列受調查番社數siōng chē,共有315社、15,249戶、68,657人;
|
1724到26年刊行《新舊東印度誌》一書,可能是提供荷蘭駐台牧師名錄之siōng早ê,甘為霖著《荷蘭治下之台灣》(見第86頁),mā有採用之。
|
甘為霖牧師,確實開拓了荷蘭台灣宣教史研究ê路徑!
|
甘為霖牧師(Rev. William Campbell), tī 1915年9月,榮獲加拿大多倫多諾克斯神學院(Knox College)獲頒神學博土;是表彰伊做有成就ê歷史家、字典編纂者、福音宣道家。
|
甘為霖牧師(Rev. William Campbell)bat將chit首詩譯做廈門音白話字,收tī伊所主編ê “Sèng Si Koa”(聖詩歌第四十二首)。
|
Tī「廈門音新字典」,甘為霖牧師ê序講:得林錦生、陳大鑼兩位學生ê協助。
|
甘為霖牧師編《廈門音新字典》tī 1913年出版以後,相當受歡迎,國人就用「甘字典」kā伊稱呼。
|
繼杜嘉德了後,對閩南語言ê研究,有極大貢獻ê麥嘉湖(John Macgowan)。
|
因其資料蒐集完備、說明清晰koh真詳細,出版後馬上受tio̍h普遍ê歡迎。1908年台北古亭冊屋將杜原著kap巴增補合訂重版,加題中文冊名「廈英大辭典」。
|
眾宣教師ê語言知識,往往是一代一代累積起來ê。當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師杜嘉德牧師(Carstairs Douglas, 1830~1877)1855年來到廈門ê時,伊抄錄學習已故盧壹(John Lloyd,1813~1848)所留ê稿件「廈門語字彙」。
|
其第五章約略講:主ê恩惠臨到異邦人,平常第一ê徵候就是伊想購買一本漢字詩冊。
|
早期台灣長老教會所用ê「養心神詩」收有hiah-ê詩?根據同治十一年(1872)福州美華書局刻本,列出所收每首詩ê頭句。原冊採「字邊有kho͘-á讀本字,字邊無kho͘-á讀白話」ê表記法....
|
廈門腔或台臺語聖詩漢字本,tī字邊有時有小kho͘-á,來表示「字邊有kho͘-á讀本字,字邊無kho͘-á讀白話。
|
馬雅各醫生(James Laidlaw Maxwell)是英國長老教會首任駐台宣教師。伊tī 1871年8月7日就報告伊利用閒暇(hā)從事台語新約聖經ê翻譯...
|
1850年代起,派駐廈門ê眾宣教師,就利用羅馬拼音白話字,開始翻譯聖經。
|
偕叡理編「中西字典」,是台語音漢字典之siōng早ê,刊tī 1893年,共二百二十六頁。
|
宣教師受派到某地區,beh學習當地ê語言,á無教師,mā無適用初學者ê冊,beh án怎chiah好neh?偕叡理牧師所用ê方法,可能就是hit種ê典型。
|
將羅馬拼音法推行tī實際應用者,其功勞應該歸tī駐廈門ê眾宣教師,尤其是打馬字(John Van Nest Talmage, 1819-1892)。
|
台灣ê南北基督長老教會,多年使用羅馬拼音ê白話字。Chit種白話字是用ABC字母kā台語ê聲音kap語調拼出來者,thang正確來kā聖經或其他意思傳達hō͘讀者,而且短時間就thang學會曉用。
|
永遠值得讚美ê上帝ah!我謙虛順服,將我獻hō͘祢。我罪惡深重,本來不配khiā-tī天頂主宰、萬王之王、萬主之主ê面前;尤其tī-chia立約ê時,koh-khah感覺見笑,但我相信有祢ê 恩典kap計劃。
|
巴克禮牧師(Rev. Thomas Barclay, 1849-1935)是臺灣教界ê一ê巨星。伊創設神學院、推行白話字、創辦教會報、重譯聖經、增補廈英大辭典等,事蹟不勝列舉。
|
英文馬偕傳記khah完整ê,應當算是Marian Keith 撰「烏髯番」一冊,初版刊tī 1912年,為紀念淡水設教四十週年,由母會海外宣道會所籌劃ê。
|
972年是馬偕來台百週年。為tio̍h紀念禧年,有三本中文傳記單行本,就是陳宏文著《馬偕博士在台灣》、陳宏文譯《馬偕博士略傳.日記》kap郭和烈著《偕叡理牧師傳》,tī台灣相繼問世。
|
淡水是馬偕宣教ê基地,伊tī 1872年3月9日登陸淡水,1901年6月2日往生tī淡水,亦依伊遺言葬tī淡水。
|
“From Far Formosa”一冊,是根據著者ê筆記、語錄、日記、報告、研究、文章、人物素描等所完成ê,是馬偕在台灣ê傳道紀錄kap見聞。
|
「寧願燒盡」,就是院創設一○五週年紀念冊,收有1912~1944年「看護婦學」結業生名單,共列一○三名....
|
紀念冊有「馬偕人」一詞,當然是指tī馬偕病院teh服務或服務過人士,如院長、副院長....
|
馬偕紀念病院,tī 1980年刊「創設一○○週年紀念冊」(三○○頁),收錄歷史性相片真chē
|
|
顏振聲先生用白話羅馬字文發表「南部教會醫療傳道史」,相信是寶貴ê文獻,尤其以白話羅馬字文寫作罕有人注意ê。
|
為tio̍h慶祝「台灣教會公報」創刊百週年,林信堅牧師就對白話字刊物中間,選kóa khah重要ê文章,加漢譯kap短評來重新出刊,題名叫做「古文新註」。
|
無m̄-tio̍h!教會報是台灣第一個大眾傳播工具,歷經滿清、日據到現在,是教會在台灣成長ê活見證,信徒應該感謝,治史者應該koh-khah重視。
|
1985年,為tio̍h慶祝設教120週年,總會刊印了一本十六開1,133面ê巨冊,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設教一二○週年年鑑」。
|
臺灣教會公報,白話字正名是Tâi-oân Kàu-hōe Kong-pò,今使用英文名是 Taiwan Church News。
|
「北部教會大觀」(全題: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北部教會大觀),是北部設教百週年紀念刊....
|
「台灣信仰名人略傳」,楊士養著,台灣教會公報社刊。第一集刊tī 1966年,第二集刊tī 1969年。
|
「南楊北徐」,tī戰後台灣教會史界,楊士養kap徐謙信兩牧師bat khiā-tī領導地位
|
「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」,是總會歷史委員會所編,刊tī一九六五年。
|
清理出bē少史料,如英國長老教會ê機關刊物 “The Presbyterian Messenger”月刊,每期ê尾段就是「海外宣道」專欄,記載其宣教區ê宣教消息
|
Chit本宣揚中國古聖賢遺教ê書,除了漢文、用白話字表達ê台文、也有日文,對日本人來說,會thang接受。
|
本書特色,內容豐富,句解精確,古典詳明,新語載錄,組織嶄新,索引便利,獨習自在,一目瞭然;請看!學習漢文尺牘ê最經濟法。
|
《天國奧秘全照射》(聖書題典)是翁晚年之著作。伊平常勤讀聖經,並以神人ê關係kap人際關係為主選集聖句,再冠題謄錄,總共得一萬多題,lóng按廈門音ê順序排列,方便檢讀,實為台灣基督徒讀經不可缺ê良伴。
|
巴克禮牧師tī 1885年7月(光緒11年6月),創辦白話字ê刊物 ── “Tâi-oân-hú-siâⁿ Kàu-hōe-pò”,用漢字寫出就是《台灣府城教會報》。
|
1980年台北古亭書屋刊印ê《廈英大辭典》,就是杜嘉德原著kap巴克禮增補兩書合訂重版。
|
宣教師ê語言知識,往往是一代一代累積起來ê。
|
《廈門音新字典》,俗稱《甘字典》就是甘牧師得tio̍h林陳兩位學生ê協助來完成,chiah tī 1913年順利刊行。
|
台北和平教會ê陳郭錦鳳長老(1902-1981),一讀再讀,經過十幾年,先將白話字譯作漢文,再改編為詩詞。
|
後來吳守禮一直繼續搜集用羅馬字寫成ê冊....
|
本文分四個單元有: 1) 解剖生理學,2) 普通看護學,3) 外科看護學,4) 內科看護學,共有40章。
|
賴永祥講書(013)
Tī當時南部教會,高德章是罕得有ê精通英文ê傳教者,伊用二年ê時間,tī 1933年完成了厚達四百gōa頁ê英文書ê翻譯。滿雄才( W. E. Montgomery)牧師kap劉忠堅(Duncan MacLeod)牧師有將伊所翻譯ê kap英語原文,tùi頭到尾來對照;也tī白話chit方面,有蔡培火(白話字運動ê要角)kap陳延齡(長老教中學漢文教師)tàu幫助,所以其譯文高雅通順koh非常可靠◦Chit本著作也成了由台灣本地人將英文著作整本譯做台語文ê首部冊。
|
本書ê 內容豐富,文句清晰易讀,也引介多種外文文獻,對有志研究馬偕生平 kap事功ê人士 ,有拓展視野之功能,koh-khah值得介紹。
|
"From Far Formosa, the Island, its people and missions"一書,並m̄是馬偕(偕叡理牧師, George Leslie Mackay,184401901)自己動筆ê,是 James Alexander Macdonald 牧師 根據馬偕交hō͘伊ê資料編成,以自傳體裁出版ê。
|
波士頓台灣基督教會會友20名組團,到加拿大訪問加拿大長老教會首任駐台宣教師偕叡理牧師 (Rev. George Leslie Mackay, 1844-1901) ê 故鄉。
|
加拿大長老教會首任駐台宣教師偕叡理牧師 (Rev, George Leslie Mackay) ,tī 1893年有出版一本台灣腔口ê 《中西字典》
|
《黑鬚番》是台灣民眾hō͘加拿大宣教師偕叡理牧師(Rev. George Leslie Mackay,1844-1901)ê綽號,信徒叫伊偕牧師,後來人往往叫伊馬偕,再加牧師或博士ê銜號。
|
羅啻是廈門音白話字ê奠基者之一,伊 ê《Iok-hān-thoān hok-im-su》(約翰傳福音書 1852) , 應該是聖經ê第一部廈門音白話字譯本。
|
打馬字牧師(Rev. John van Nest Talmage, 1819-1892),是美國歸正教會ê宣教師,1847年受派到廈門,tī閩南從事傳教共有40年久。
|
打馬字牧師chōe-chōe年久,備辦chit號(種)廈門白話ê字典,想beh 將中國khah常用ê字kap聖冊(經)所有ê字解明。
|
孫耀雲是橋á頭後衛庄ê人,1883年由黃月德引chhōa信主,tī 1886年由巴克禮牧師洗禮,仝hit年到冊房做印刷工,服務33年久。
|
黃信期講:「我bat看過甘牧師親自簽寫ê「甘為霖」三字,字劃偏斜,點撥歪扭,kah-ná tú-tú破筆無gōa久ê人teh塗鴉 。
|
根據林錦生ê回憶,《廈門音新字典》ê編修分兩部進行:第一部讀音基礎篇,專責彙(lūi)集仝音無仝形ê字;第二部解義篇,專責抄錄語義、修整詞句。
|
甘為霖牧師 ( Rev. William Campbell) 編ê《廈門音新字典》是用羅馬拼音白話字,來表記編排ê 字典;字音、字ê注解kap字ê用法也lóng用白話字。所收ê音是漳州、泉州、台灣所通行ê腔口,偏重tī廈門kap台南附近所用ê。台灣人若會曉白話字,有chit本字典就thang用音來 識(bat)字,無學自通,真方便。所以字典一出版,就非常受俗民ê歡迎kap愛用,「甘字典」ê 稱呼,也自自然然成做慣用ê名詞。
|